厦门市软件园望海路23号502单元 13269144885 antinuclear@gmail.com

今日公司

米兰冬奥会进入 200 天倒计时,奖牌设计正式揭晓:双半圆造型诠释拼搏与陪伴

2025-07-22

随着 2026 年 2 月 6 日米兰冬奥会开幕进入 200 天倒计时,乐鱼官方网站意大利当地时间 7 月 15 日,本届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奖牌在威尼斯巴尔比宫正式亮相。这套由意大利国家造币厂打造的奖牌以极简主义设计为核心,通过两个动态交织的半圆造型,将运动员的巅峰荣耀与一路相伴的团队精神完美融合,同时以环保工艺和文化内涵传递出 "意大利心跳" 的独特魅力。

一、双半圆设计:荣耀背后的集体叙事

奖牌直径 80 毫米、厚度 10 毫米,正反两面均由两个半圆构成,通过奥林匹克五环与残奥会标志实现视觉联结。这种设计不仅象征着米兰与科尔蒂纳丹佩佐两座主办城市的携手合作,更隐喻着运动员从训练到登顶的完整历程 —— 每个半圆既代表运动员个体的拼搏,又通过精密咬合的弧线体现教练、家人、理疗师等支持者的贡献。正如冬奥会品牌总监拉法埃拉・帕尼耶所言:"奖牌是纯粹本质的回归,它让我们看到,胜利从来不是一个人的故事。"

米兰冬奥会进入 200 天倒计时,奖牌设计正式揭晓:双半圆造型诠释拼搏与陪伴

残奥会奖牌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特殊优化:背面增加盲文标识,侧面刻有金银铜等级标记,绶带采用触感分明的纹理设计,确保视障运动员能通过触觉准确识别奖牌属性。这种细节处理延续了北京冬残奥会的人文关怀传统,也让米兰成为继平昌之后第二个为残奥奖牌增设盲文的冬奥会主办城市。

二、环保工艺:从废料到荣耀的循环

奖牌材质充分体现了 "绿色奥运" 理念。其生产原料全部来自意大利国家造币厂的工业废料回收,99.9% 的银和铜通过可再生能源驱动的感应炉重新铸造,最终成品采用 FSC 认证的环保包装,塑料使用量较往届减少 70%。以金牌为例,500 克纯银基底外镀 6 克 999.9 纯金,总重量 506 克,既保持了传统贵金属的质感,又将碳排放强度控制在行业最低水平。

这种可持续实践贯穿整个生产链条:从威尼斯的设计工作室到罗马的铸造车间,再到维罗纳的包装工厂,所有环节均采用 100% 绿电驱动。意大利奥委会主席乔瓦尼・马拉戈表示:"每枚奖牌都是循环经济的缩影,它们的诞生本身就是对奥林匹克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最佳诠释。"

三、文化基因:从艺术之都到冰雪盛会

奖牌设计深度融入意大利文化元素。两个半圆的弧线灵感源自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的穹顶轮廓,而金属表面的蚀刻纹理则借鉴了佛罗伦萨文艺复兴时期的珠宝工艺。更巧妙的是,当两枚奖牌以特定角度重叠时,会形成米兰大教堂尖顶与科尔蒂纳丹佩佐雪山轮廓的视觉幻象,实现了 "城市与自然" 的诗意对话。

这种文化表达在发布仪式上得到具象化呈现。意大利游泳传奇费德里卡・佩莱格里尼手持金牌站在大运河畔,背景是倒映着奖牌光影的圣乔治马焦雷教堂;残奥运动员弗朗切斯卡・波尔切拉托则在圣马可广场展示残奥奖牌,身后的钟楼与奖牌上的盲文形成跨越感官的艺术共鸣。正如意大利文化部长詹纳罗・桑朱利亚诺所言:"奖牌是移动的文化遗产,它让全世界看到,意大利的创造力既能雕刻大理石,也能塑造冰雪精神。"

四、倒计时 200 天:从亚平宁到万里长城

随着倒计时进入 200 天,米兰冬奥会的全球预热活动全面展开。中国奥委会发起的 "目标米兰追梦 2026" 话题已吸引超过 500 万条加油留言,冰雪小将们通过短视频分享训练日常,网友则用 AI 技术生成 "虚拟参赛" 海报,形成线上线下的互动热潮。意大利方面同步推出 "冰雪文化周",在北京、上海等城市举办冰壶体验课和冬奥历史展,计划在 2025 年底前培养 10 万名冰壶爱好者,复制北京冬奥会 "三亿人上冰雪" 的成功模式。

赛事筹备同样进入冲刺阶段。覆盖 2.2 万平方公里的四大赛区已完成 85% 的场馆建设,其中米兰的新维罗纳体育场将采用可伸缩冰场设计,既能举办冰球比赛,又能在赛后转型为多功能演艺空间。值得关注的是,本届冬奥会将首次采用 "云裁判" 系统,通过 5G+AI 技术实时分析运动员动作,使跳台滑雪等项目的判罚精度提升 30%。

从威尼斯的贡多拉到科尔蒂纳的滑雪场,从文艺复兴的艺术瑰宝到前沿科技的冰雪竞技,米兰冬奥会正以 "简约、可持续、包容" 的姿态,书写奥林匹克运动的新篇章。正如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贺信中所说:"当倒计时归零的那一刻,我们不仅将见证体育的胜利,更将看到人类如何通过团结与创新,让梦想照进现实。"